公元前 3 世纪的一张莎草纸上的官方信函。/ 转自 Wikimedia Commons
印刷文化史涵盖了多个阶段。
由马修·A·麦金托什策展/审查
公共历史学家
引言印刷文化涵盖了所有形式的印刷文本以及其他印刷形式的视觉交流。欧洲印刷文化的一位杰出学者是伊丽莎白·艾森斯坦,她将西方印刷术出现后几个世纪的欧洲印刷文化与欧洲的抄写文化进行了对比。中国发明木刻印刷几乎有一千年前,随后在 1040 年发明了活字印刷,这对亚洲印刷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非常不同的影响。印刷的发展,就像书写本身的发展一样,对人类社会和知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印刷文化”指的是印刷变革的文化产品。
展开剩余93%在基于图像的交流方面,欧洲在十五世纪后随着古版画和稍晚些时候的民间版画的引入,经历了一场类似的变革,这两种形式实际上都比印刷文本更快地触达大众。
通信技术的转型:口头文化、手抄文化、印刷文化和信息时代。/ 谢谢 David Foster,佐治亚理工学院, 维基共享资源
印刷文化是人类社会因创造印刷形式的通信而产生的一系列影响的总和。印刷文化随着技术进步的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印刷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从口头到文字逐渐转变的时期,因为它是印刷文化的基础。随着印刷变得普遍,文字变得不足够,印刷文件被大量生产。物理印刷时代对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数字文本的出现,一些学者认为印刷文字可能会过时。[ 需要引用 ]
电子媒体,包括万维网,可以被视为印刷文化的衍生。
中国印刷文化的发展印刷术之前
在印刷术出现之前,知识是通过口头传统传播的,包括由助记技巧支持的程式化故事讲述 [1][2],以及建筑和物质文物 [3]。文字的发明带来了书写文化或手稿文化的出现。学者们对书写文化何时发展存在分歧。沃尔特·昂(Walter Ong)认为,书写文化只有在字母被创造且书写形式标准化后才能存在。另一方面,D. F. 麦克肯齐(D. F. McKenzie)认为,木棍上的沟通凹口或结构代表“文本”,因此属于书写文化。
昂格认为书写文化是由字母定义的。麦肯齐说,书写文化的关键是非语言交流,这可以通过比使用字母更多的方式来实现。这两种观点引出了印刷文化的重要性。在书写文化中,获取文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文档仅限于富人。思想难以在广阔的土地上传播给大量人群,无法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
抄写文化也涉及大量的不一致性。在复制文件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意义发生了改变,文字也变得不同。对当时书面文本的依赖从未非常强烈。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可靠、快速复制且相对廉价的书面文本分发方式的需求日益增长。抄写文化转变为印刷文化,仅在书面文本的形式上得到了复制。
然而,杰克·古迪记录了文字语言的引入对财务、宗教、法律和治理具有变革性影响。文字语言促进了更高水平的组织、信息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扩展了控制、所有权和信仰的范围,创造了法治、对陈述的批判性比较等影响。[4] 古代近东、古代希伯来世界、古典希腊和罗马、印度、中国、中美洲和伊斯兰世界出现了广泛的文书文化及其相应的社会后果。[5][6] 古代近东文化变革的复杂性在《 楔形文化牛津手册 》中有记载。[12]
印刷术的发展
中国唐代(公元 594 年)的《金刚经》精美封面。/ 转载自大英博物馆, 维基共享资源
中国的造纸术和木版印刷术的发明,在 594 年(有记载的第一本书《金刚经》)之前,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文化。[13] 数以十万计的书籍,涵盖从儒家经典到科学和数学等主题,都是通过木版印刷术印刷的。[14] 印刷术受到国家监管,主要服务于受过教育的官僚阶层。[8][15] 直到明清时期,白话文的出版才变得普遍。
纸和木刻印刷术于 15 世纪传入欧洲,欧洲开始出现第一批印刷书籍。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在高丽王朝时期传播到朝鲜。约在 1230 年,朝鲜人发明了一种金属活字印刷术,法国学者亨利-让·马丁将其描述为“与古腾堡的印刷术极其相似”。[16] 东金属活字印刷术于 14 世纪末至 15 世纪初传播到欧洲。[17][18][19][20] 约翰内斯·古腾堡的印刷机发明(约 1450 年)大大减少了印刷一本书所需的劳动量,从而增加了书籍的产量。早期印刷者试图使他们的文本印刷副本尽可能忠实于原始手稿。即便如此,最早的出版物仍然常常与原始版本存在差异,在一段时间内,手稿在某些方面仍然比印刷书籍更准确。
手抄插图被首次的木刻,后来能够精确复制的雕刻所取代,彻底改变了技术文献。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早期现代科学概述
艾森斯坦描述了手抄本作品的高昂复制成本如何导致其被遗弃并最终被销毁。此外,复制成本和时间导致了思想的缓慢传播。相比之下,印刷机使得思想得以快速传播,从而产生了难以摧毁的知识和文化运动。艾森斯坦指出,在印刷机出现之前,曾有过多次古典学术的复兴(重生),但都失败了。相比之下,文艺复兴是古典学术的永久性复兴,因为古典作品的印刷使其以永久且广泛阅读的形式存在。类似地,艾森斯坦指出,西欧曾有许多试图主张与统治的罗马天主教教义相悖的学说。相比之下,由于印刷了非正统作品(如 95 条论纲 ), Protestant Reformation 得以迅速且永久地传播。 艾森斯坦同样考察了印刷术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包括观察和数据快速广泛的传播、精确复制的图表和图形便于比较,以及聚合分类的推动力。[22]
由于印刷机的变革性影响,安特卫普的克里斯托弗·莫雷图斯印刷厂(现已成为普拉廷-莫雷图斯博物馆)一度成为印刷文化的中心,因为作者们认为自己属于一个文学共和国。为了建立对其印刷机产生的知识的信心,出版商培养了信任社区。[23]
文艺复兴
一辆早期的木质印刷机,描绘于 1568 年。这种印刷机每小时可生产高达 240 个印张。1568 年出版的书籍《Ständebuch》中的木刻插图,在《Meggs, Philip B. 图形设计史 》中复现,约翰威利父子公司,1998 年出版(第 64 页)。/ 转载自维基共享资源
约翰内斯·古腾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提供了一种成本更低(尽管仍然昂贵)且更快捷的方式来满足书籍需求。尽管有这些优势,印刷术仍受到许多批评,他们担心书籍会传播谎言和颠覆活动,或腐蚀无辜的读者[需要引证]。此外,他们[那些人]还担心印刷文本会传播异端邪说,制造宗教不和。《古腾堡圣经》是欧洲第一本使用活字印刷的书籍。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于1522年出版,开启了新教改革。随着民族语言文本的兴起,拉丁语的重要性开始衰落。
从学术拉丁语转向日常语言标志着印刷文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通俗圣经对其他国家也很重要,例如《钦定版圣经》于 1611 年出版。除了宗教小册子,科学革命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印刷机和新的印刷文化。学术书籍更加普及,印刷机提供了更准确的图表和符号。随着哥白尼、伽利略和第谷·布拉赫等科学家的著作,以及地图和制图学,在新印刷文化中开始蓬勃发展,这主要得益于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探索。[24]
启蒙
随着识字率的兴起,书籍和其他文本在西方文化中变得更加根深蒂固。随着识字和更多印刷文字的出现,审查制度也随之而来,尤其是来自政府的审查制度。在法国,伏尔泰和卢梭都因他们的作品而入狱。其他作家,如孟德斯鸠和狄德罗,不得不在法国以外的地方出版。在这种环境下,被审查的书籍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商品,一个地下的书籍走私网络开始在法国境内活动。狄德罗和让·达朗贝尔创建了 百科全书,该百科全书于 1751 年出版,共 17 对开卷,其中有 11 卷版画。这部作品体现了启蒙时代的精髓。[25]
美国独立战争深远的影响
历史上的许多时代都是通过使用印刷文化来定义的。美国独立战争是印刷文化带来识字率兴起之后发生的一场重大历史冲突。此外,印刷文化塑造和引导社会的能力是革命之前、期间和之后的关键组成部分。
革命前
棉纺织手稿.奥古斯都二世. 106,现存四份 1215 文本的实例之一。/ 谢谢英国图书馆, 维基共享资源
许多不同的印刷文献影响了革命的开始。《大宪章》最初是1215年的手抄文献,记录了一项口头交易,限制英国国王的权力并定义了臣民的权利。它在16世纪被印刷并重新焕发生机,此后被日益有文化的英国和殖民地人口广泛阅读。《大宪章》成为爱德华·科克爵士发展英国自由的基础,并成为起草《独立宣言》的基础。
此外,在18世纪,殖民地印刷报纸的生产量大幅增加。1775年,马萨诸塞州沃切斯特市发行的报纸数量超过了1754年整个新英格兰地区印刷的报纸数量,这表明冲突的存在催生了对印刷文化的需求。这种印刷文字的浪潮是由本杰明·富兰克林等匿名作家推动的,他因对报纸的许多贡献而闻名,包括《宾夕法尼亚公报》。这种增长主要归因于政府放松了对新闻出版的严格控制,如果没有相对自由的新闻媒体,美国独立战争可能永远不会发生。如此多的报纸生产主要可以归因于报纸有巨大的需求;印刷机正在印刷报纸,以抱怨英国政府的政策,以及英国政府如何利用殖民者。
1775年,托马斯·潘恩撰写了小册子《常识》,这本小册子向殖民地居民介绍了许多自由思想。据说,在革命前时期,生产了五十万份该小册子。生产的小册子数量是显著的,因为在殖民地只有几百万自由民。《常识》并不是唯一影响人们和革命浪潮的手稿。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詹姆斯·奥蒂斯的《英国殖民地的权利》以及约翰·迪金森在1767-68年的《宾夕法尼亚农民来信》。这两者都在说服民众和点燃革命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革命期间
《 常识 》的原始封面。/ 谢谢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 维基共享资源
在革命期间,报纸上刊登了战报和宣传内容。这些报道通常由华盛顿篡改,以保持美国公民和军队的士气。华盛顿并非唯一篡改这些报道的人,因为双方的其他将军也使用了这种手法。报纸还详细报道了一些战斗,尤其是美军获胜的战斗,目的是争取其他国家支持,希望它们能加入美国军队,共同对抗英国。
革命前,英国对殖民地颁布了多项法案,如印花税法案。许多报纸公司担心英国会因印刷没有英国印章的报纸而惩罚他们,因此被迫暂时停业或仅更改报纸标题。然而,一些爱国出版商,尤其是波士顿的出版商,没有更改报纸标题就继续出版报纸。
《独立宣言》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书面文件,由五人委员会和其他代表原始十三个殖民地的开国元勋起草,作为一种印刷文化形式,宣布他们脱离大英帝国的独立,并解释了这样做的正当理由。虽然它在1776年7月4日明确记录,但直到1783年9月3日的《巴黎条约》才被大英帝国承认。
革命后
《巴黎条约》签署于 1783 年 9 月 3 日的第一页。/ 转自美国国家档案, 维基共享资源
签署《巴黎条约》后,形成了一群需要政府的自由州。这个政府的依据被称为《邦联条例》,于1778年生效,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份治理文件。然而,人们发现这份文件不适合勾勒政府结构,因此显示出对印刷文化的无效利用,而印刷文本是当时最受尊重的文件,这要求对用于治理邦联的文件进行修改。
宪政大会的任务是改革这份文件,但他们很快发现需要完全新的文本来取代它。结果就是《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以书面文字的形式,新文件通过扩展分支来赋予中央政府更多权力。在所有联邦州批准后,宪法成为现代政府的重新定义。
托马斯·杰斐逊曾说过:“我们的政府基础是人民的意见,因此首要目标应是维护这一权利;如果让我选择,是拥有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拥有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不会片刻犹豫,我会选择后者。”[26] 这很好地说明了殖民时期的人们对报纸的高度重视。事实上,与 18 世纪的其他印刷文化形式类似,报纸在革命战争后在美国政府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 18 世纪少数表达人民意见的方式之一,还允许思想传播给广大受众,这是印刷文本的主要目标之一。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报纸作为传达思想的媒介——《联邦党人文集》。 这些最初于1788年在纽约市报纸上发表,通过列举85个不同的文章来论证其存在,推动人们接受美国宪法的理念,并加入了一系列相互强化的文本,最终成为18世纪的重新定义。
现代印刷与技术转型今日印刷
如今,印刷技术已经成熟,现代社会的多数人对印刷书籍形成了一定的期待:
印刷书籍所包含的知识被认为是准确的。印刷书籍所引用的作者确实存在,并且实际上是该书作者。印刷书籍的每一份副本在重要方面都是相同的,无论它们被销售在多么遥远的地点。版权法有助于保护这些标准。然而,世界上确实存在一些地区,文学盗版已成为一种标准的商业行为。在这些地区,前述期望并非常态。[27]
目前,全球每年仍有大约23亿本书籍在销售。然而,由于互联网和其他数字媒体的日益普及,这一数字正在稳步下降。
向数字时代过渡
这台 NeXT 计算机被蒂姆·伯纳斯-李在 CERN 使用,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Web 服务器。/ 照片来自 Coolcaesar, 维基共享资源
正如大卫·J·冈克尔在他的文章《 书怎么了?》中所言,社会正处于文本的晚期;从印刷文化向电子文化的过渡时刻,印刷书籍已经太晚,而电子文本又太早。杰伊·大卫·博尔特,著有《 写作空间 》,也讨论了我们称之为“印刷晚期”的文化。当前文学界正在争论计算机是否会取代印刷书籍作为人类知识的仓库和定义。仍然有一个庞大的读者群致力于印刷文本,他们对迁移到人类知识仓库的数字表示不感兴趣。博尔特在他的学术研究中,以及与理查德·格鲁辛合著的《 修复 》中解释说,尽管目前存在印刷终结的恐惧,但格式永远不会被抹去,只会被修复。新的技术(新媒体)将被创造出来,它们利用旧媒体的特征,从而防止旧媒体(即印刷媒体)的消失。 同时,也存在关于过时和退化是否使数字媒体不适合长期存档的担忧。早期用于印刷的大部分纸张都含有很高的酸性,最终会自我毁灭。
随着数字文本新时代和向电子媒体转变,信息传递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Gunkel 指出,信息现在以非物质的数字数据形式存在,并以光速传播。因此,印刷书籍所描述的关于令人兴奋的比特文化和经济的观点,由于这些信息是以缓慢且过时的物理纸张形式传递的,而被磨损。
在文章《第一修正案、印刷文化与电子环境》中,作者指出,随着信息与特定地点的联系减弱,以及机器成为网络化并与其他机器连接,人们的期望将会改变。[28] 这意味着在未来,某些商品将不再与其起源相关联。
文章《第一修正案、印刷文化与电子环境》也提到了新时代电子将如何使印刷变得更好。[29] 将信息转化为电子形式不仅使信息摆脱了页面的束缚,也消除了对特定类型信息存储的专用空间需求。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家中获取信息,而这些信息过去只能从办公室或图书馆获取。一旦所有计算机都联网,至少在理论上,所有信息都应从任何地方都可访问。印刷本身包含了一套无形且固有的审查机制,而电子媒体正在帮助消除文本创作中的这些审查机制。随着分发渠道的增加、复制变得更快更便宜、信息生产量的增加、与信息合作的激励增加,以及阻碍信息处理的障碍和界限被跨越,印刷空间中存在的控制点不再存在。
技术变革对印刷文化的影响
在线出版物、期刊、报纸、杂志和企业的数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虽然这使社会更加紧密,并使出版物更加方便和易于获取,但在线订购产品减少了与他人接触的机会。许多在线文章是匿名的,这使得“作者的消亡”更加明显。任何人都可以匿名在线发布文章和期刊。实际上,个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分离开来。
印刷文化的技术进步可以分为三个转变:
从口语到书面文字,从书面文字到印刷机。从印刷机到计算机/互联网。文字使历史得以记录和准确。有人或许会认为,印刷机并非印刷文化的一部分,但它对印刷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印刷机带来了统一的副本和印刷效率。它使人们能够通过写作谋生。最重要的是,它将印刷传播到整个社会。
印刷技术所取得的进步也影响着使用手机、笔记本电脑和个人数字组织器的任何人。从通过手机传递小说,到通过电子邮件客户端发送短信和信件,再到将整个图书馆存储在个人数字助理(PDA)上,印刷正受到设备的影响。
非文本形式的印刷文化
符号、标志和印刷图像是不依赖文本的印刷媒体形式。它们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无处不在。分析这些文化产品是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印刷术与印刷文字一起,促进了社会中对图像的更广泛传播。杂志、报纸和书籍中印刷图像的融入,通过视觉交流的便捷性,使印刷材料获得了更广泛的群众吸引力。
文本与印刷
在讨论印刷品与文本时,存在一种常见的误解。在文学界,像沃尔特·昂(Walter Ong)和 D. F. 麦克肯齐(D. F. McKenzie)这样的著名学者对文本的含义存在分歧。当前讨论的重点是找到一个能够涵盖所有通信形式的词语——无论是印刷品、在线媒体,甚至是建筑物或木棍上的刻痕。根据昂的观点,文本直到第一个字母系统的出现才出现,而人类早已存在。根据麦克肯齐的观点,原始人类确实有一种文本形式,他们使用这种形式通过洞穴壁画进行交流。这在文学理论中有所讨论。然而,印刷品只是印刷内容的体现,并不涵盖所有通信形式(例如足球比赛中的骚乱)。
附录脚注
阿尔伯特·B·洛德(Albert B. Lord),《故事歌手》(The singer of tales)(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1960 年)。Rubin, D. C. (1995). 口头传统中的记忆 . 牛津,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Renfrew, C., & Scarre, C. (编). (1999). 认知与物质文化:符号存储的考古学 . 英国剑桥:麦迪逊研究所。Goody, J. (1986). 书写逻辑与社会组织 . 剑桥大学出版社。范斯蒂普豪特,H. L. J. (1995)。关于古巴比伦的埃杜巴课程。在 J. W. Drijvers & A. A. MacDonald (编), 学习中心:前现代欧洲和近东的学习与地点 (第 3-16 页)。荷兰莱顿:Brill。Havelock, E. (1982). 希腊的读写革命及其文化影响 . 普林斯顿,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Mookerji, K. R. (1969). 古代印度教育:婆罗门教与佛教 . 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Connery, C. L. (1998). 文本帝国 . 兰哈姆,马里兰州:罗曼与利特尔菲尔德出版社。Lee, T. H. C. (2000). 传统中国的教育:历史(东方研究手册,第 13 卷). 荷兰莱顿: Brill 出版社。Berdan, F. (2005). 《墨西哥中部地区的阿兹特克人:一个帝国社会》. 贝尔蒙特, 加利福尼亚州: 托马斯·沃兹沃斯出版社.Makdisi, G. (1981). 《学院的兴起:伊斯兰和西方的教育机构》. 爱丁堡, 苏格兰: 爱丁堡大学出版社.Radner, K. & Robson, E. (编). (2011). 《牛津楔形文字文化手册》. 牛津: 牛津大学出版社.以下省略参考文献Bolter, Jay David. 写作空间:计算机、超文本与写作历史 。 Mahwah: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0。Bolter, Jay David, and Richard Grusin. 补救:理解新媒体 。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99。Multigraph Collective (学术团体). (2018). 在饱和印刷时代与阅读中的印刷元素互动 .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Eisenstein, Elizabeth 早期现代欧洲的印刷革命Eisenstein, Elizabeth. “定义初始转变:印刷文化的一些特征。” 《书籍历史读本》. David Finkelstein 和 Alistair McCleery. 伦敦和纽约:朗文出版社,2002 年. 151-173 页.Finkelstein, David 和 Alistair McCleery 《 书籍史导论 》。Routledge 出版社,2005 年。Gunkel, David J. (2003). 书籍怎么了?”. 配置 . 11 (3): 277–303. doi:10.1353/CON.2004.0026. S2CID 143294278.Johns, Adrian. “《自然之书与书之自然》。”《书籍史阅读者》。David Finkelstein 和 Alistair McCleery 编。伦敦和新 York:Routledge,2002 年。59-76 页。卡什,伊森。“数字律师:引导法律行业进入网络空间。”《匹兹堡大学法学评论》第55卷,第4期(1994年夏季)。— III. 第一修正案、印刷文化与电子环境昂,沃尔特·J. 《口语与文字:词语的技术化》。伦敦和新 York:Routledge,1982 年。第 78-116 页。昂,沃尔特·J. 拉姆, 《方法与对话的衰落》。Patten, E., McElligott, J. (编). (2014). 印刷文化的风险:理论与实践中的书籍、印刷与出版历史 . Palgrave Macmillan.最初由维基百科于 2005 年 11 月 30 日发布网上股票融资平台,
发布于:浙江省